2)第二百零六章 悲哉壮哉(四)_永远的兵魂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跳一支迪斯科!”因为只有5盘录相带,为了拍战斗那天,这些内容和那点难得的欢乐,都被一起洗掉了。

  录相带只向济南军区首长放映过一次。“他们看了说,战争太残酷了,不要让任何人看。那以后再也没动。”李玉谦进入一种悬置状态,大脑空白。“心上好像覆盖了一层很厚很厚的东西,一两年才缓过来。战争原来这么可怕!”

  军人李玉谦和多数战友一样。再也不看战争题材的小说、电影,抵制武器、装备和暴力。聚会喝酒时,总要面朝西南方向祭奠。那个曾怀着英雄梦参军的少年,渐渐更喜欢说自己是“人文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”。

  这年,在解放军画报社任编辑室主任的李玉谦申请自主择业,他要开始一直想进行的计划:计划不大,但很艰巨。找到参加“122”战斗的人,拍摄他们现在的生活。

  最先找到了当年的连长、副连长,也就是“122”战斗突击队队长,副队长,他们一个是省公安厅副厅长,另一个是山东济宁预备役炮兵师的副师长。那一年的战斗,全连伤亡大半。之后的20多年,他们一直以儿子的名义照顾16位烈士的父母,给烈士家属和伤残战士一点点争取利益。李玉谦想起了《集结号》里的谷子地。

  他两很高兴帮李玉谦联系拍摄,但他从不看当年拍的录相带。第一次看了十分钟,一个多星期睡不着觉。这之后,别人看,他们跑得远远的,连声音也不要听到。

  李玉谦把自主择业发给的24万安家费全拿出来,加上积蓄凑了30多万,买了拍摄和剪辑设备。当年的救护所军医许新升现在自己开医院,资助他40万。

  拍摄团队从běijīng拉到山东和安徽,一拍就是一年多,粗剪成10集,讲10个人的故事,名字暂定为《战友--寻访“122”战斗亲历者》。

  负债的毅雄儿

  王毅雄和副连长孙兆群总是想起1985年的中秋节。进攻还没开始,又有一位战士炸断了腿,所有人都心情不好。吃饭时每人发了一个月饼,大家这才想起来,已经八月十五了。

  所有人一起唱《十五的月亮》,这些抢着写决心书要第一个牺牲的小伙子们,默默哭起来。公衍进想妈妈。当兵前,他在家开拖拉机,妈妈不让,他偏使劲开,常跟妈妈吵架。他说没穿着军装回家看过父母,如果这次能活着,一定穿军装回去,先给妈妈敬个军礼,说声对不起。孙兆群劝慰着大家,自己心里也难过,这位24岁的副连长想到了85岁的爷爷,“不知道我回来还能不能见上他。”

  那天晚上,大家约定,活着回去的人要替死去的人到家里看看父母。

  一年多后,回到山东的王毅雄特意穿着军装,来到牺牲的一等功臣公衍进的家,向老妈妈讲公衍进中秋节说的话,然后站直,敬上军礼:“这是公衍进给你敬的礼。”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g56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