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16章 油泼面(三)_大理寺小饭堂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!便是个经验老道的老师傅对此情形怕是都变不出什么花样来,更遑论这个还不到及笄之龄的女孩子了。

  便是宫里御膳房出来的又怎么样?朝食花样也就那几种了。

  随口问了一句温明棠要做什么,听闻她要做面之后,纪采买点了点头,没有再过问,转身走了。

  这朝食师傅的位子在大理寺公厨属个可有可无的位子,新来的厨娘只要不折腾什么幺蛾子,呆上个半年一年的,想也不会有人来找她的茬。

  如此……也算是同姜师傅那里有个交代了。

  温明棠来大理寺公厨的第一日,就这么悄无声息的结束了。

  入夜,躺在大理寺衙门分给她的宿舍里,温明棠很快便沉沉睡去了。

  这大理寺公厨虽说叫京城一众厨子们避之不及,可人少也有人少的好处。一人分得一间,免了同人合住,因起居习性不同造成的纠纷了。

  ……

  ……

  翌日,天色还昏暗着,整个大理寺衙门之内一片寂静,唯有衙门公厨那里三道人影已经忙活了起来。

  过了一夜,将厨房灶面清洗擦拭了一遍,又将碗筷都用滚烫的热水烫过一番之后,温明棠才开始动手。

  这般讲究的样子,看的小丫头同阿丙连连点头:不管温师傅这手艺如何,但做出来的东西想是干净的,至少吃了不会拉肚子。

  做面首先便是和面、揉面了。

  “阿丙,汤圆,你二人试试呢?”温明棠做到醒面那一步停了下来,笑着对两人说道。

  阿丙姓姜,名小丙,只听这个姓就知晓了,阿丙同姜老叟确实沾了些亲戚关系,真算起来,姜老叟可说是阿丙的远房二表叔了。

  至于那个小丫头,姓袁,单名一个肖字,她爹袁大头是大理寺衙门的车夫,在那些大人面前偶尔也能说上两句话。因着袁肖二字同名“元宵”,这衙门里的人便又唤这小丫头汤圆。

  姜老叟虽然坑了她不少,可在替她选帮手上还当真不含糊。

  两人皆是勤快又伶俐的。

  和面、揉面这一步于在公厨衙门打杂的阿丙和汤圆来说自不算什么难事,面粉加水搅和成絮状而后揉捏成团放在一旁醒了起来。

  待面醒的差不多之后,就要开始做面了。

  眼看着温明棠将面团擀扁,而后一下一下拉扯开来,待下锅前又自中间撕了开来。

  两人看的皆是一愣,忍不住诧异道:“温师傅,你这做的是什么面?”怎的同王师傅和孙师傅他们做的不一样呢?

  王师傅和孙师傅他们做面多是擀出面皮之后用刀切的,哪像温师傅这般麻烦?

  “这是扯面。”温明棠说道,看着锅里浮起来的扯面,看着差不多了便用笊篱捞了上来。

  阿丙和汤圆看到这里愣了一愣,连忙背过身去。

  他们虽年纪不大,可怎的说在这公厨衙门也呆了两年了,知道规矩。

  这些师傅做吃食时对“秘方”看的极重,是不准偷看的。先时便有不懂事的杂役因着在王师傅和孙师傅做饭时多嘴问了一句“要不要放油”惹得两位师傅大为恼火,而后生生将那杂役开出了公厨衙门。

  “转过身做什么?”温明棠看到两人的动作时,却是不由笑了,将两人唤着回过身来,她道,“伱们跟着我做饭,自是要学的,不然,怎的帮我?”

  一席话说的两人顿时激动不已:温师傅这意思是愿意教他们?这可是一门手艺,真真学会了走到哪儿都饿不死的,可比只会打杂做些杂活的杂役好多了。

  说话的功夫,温明棠已经将盐、酱、醋、花生、蒜末、葱末以及辣椒粉等香料一一加了上去,最后又浇上了一勺热油。

  热油同扯面、各种香料撞上,大量的油泡顿时冒了出来,伴随着“滋啦滋啦”的声音,油香、辣香、面香同各式香料的香味一下子激发了出来。

  一旁的阿丙同汤圆看的当即咽了口唾沫,巴巴的望向面前这一碗做好的面,两人忍不住惊呼:“这也太香了!”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g56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