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156旧症重归紫禁_清穿之德妃娘娘升职记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君之嫌。

  还有人弹劾他在教导太子之时“擅执朱笔”,但汤斌当时不过是应太子所请,接过太子给他的朱笔,将太子书课内写的较好的字圈出来罢了。

  总之,汤斌突然被群起而攻之,一时应付不暇,名声日坏。

  之前曾赞其为恺悌君子之人大多转了口风,认定其为‘假道学’,自己只是为其虚名所无误,离他而去。

  引人唏嘘。

  前朝风云变幻,后方一无所知。

  玄烨之前一副再也不想提起汤斌此人的样子,沈菡当然不会没眼色地再去追问。

  倒是后来胤?来请安时,沈菡从他的话里听出了一点儿新的端倪:“你说太子的先生出事了?”

  难道汤斌短短不过几日便过世了?

  胤?说起此事也很困惑:“并非过世,太子原本一直受教于工部尚书汤斌,却不知为何,前些日子汤先生突然自请归山。”

  胤?等人年纪渐长,虽然功课进度不一,导致众人不方便在一起上文课。

  但前段时间玄烨在无逸斋新建了皇子的演武场,骑射还是可以同上的。

  现在众阿哥下午的骑射课都改到了无逸斋,众人与太子接触的频率直线上升。

  接触和交流的机会一增多,很多消息自然而然就会传到耳朵里。

  胤?:“二哥这些日子情绪十分低落,我看他也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。现在无逸斋为太子上文课的先生更换十分频繁,并无具体承教之人。”

  等于说现在教导太子的官员全是临时工,所谓的东宫出阁,在没了主讲先生后,恐怕也名存实亡,难以为继了。

  沈菡想起之前玄烨的愤怒,心里隐约猜出点儿什么。

  之前玄烨曾与她说过,大清立国以来,直到现在,入仕朝廷的汉人,心中隐隐仍以‘道统’自居,妄图对满人,甚至对皇帝、皇子‘为师为相’……

  难道汤斌作为当朝大儒,竟也不小心犯了玄烨的忌讳?

  沈菡现在已经深刻认识到了满人对汉人究竟有多么防备。若汤斌真是触及了玄烨这根敏感的神经,那有今日的下场几乎是必然的。

  还有太子……

  玄烨一直十分厌恶前明太子出阁那一套,沈菡多少能猜出一点儿他的心思??大约是怕汉臣把太子教的亲汉习

  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【畅读更新加载慢,有广告,章节不完整,请退出畅读后阅读!】

  汉?

  如此说来,太子的老师经此一劫,这出阁一事告终,岂不正中玄烨的下怀。

  沈菡想到这儿忍不住打了个寒颤,不过只是一瞬,她就将这心思掩下了。

  她看看眼前的儿子,斟酌着提醒了一句:“你和弟弟平日勤习汉书并无不妥,但也不要忘了祖宗的传统,满书与骑射亦不可荒废。”

  胤?和胤祥对视一眼,起身恭敬道:“是,儿子记下了。”

  他们只说这么一句也就罢了,母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g56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