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八十八章 邯郸_也是江湖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。

  赵氏孤儿的故事一直在民间流传,也形成了各种版本。忠义之士总是受到人们的爱戴。

  想不到少夫人也很喜欢探古寻幽,一直兴致勃勃。虽然破旧,但仍留存下了很多东西,特别是一些石刻碑文。慧雨平生最喜欢碑文,对碑文中的书法更是有研究。少夫人对碑文也很感兴趣,不时的请教慧雨一些问题,慧雨当然是有问必答、知无不言。

  慧雨对碑文上的书法也有独到的理解和体会,不时地提示少夫人去注意一些细枝末叶,随口讲述着那些不为人知的传说和趣闻;少夫人听得津津有味。

  他们看得很细,也很用心。

  秦月和谭五和许多人一样,只是满足于一走一过,满足于这里我来过了。但是,慧雨和少夫人有兴趣,他们不能不奉陪。

  从三忠祠出来,他们又进了四贤祠。四贤祠是为了纪念廉颇、蔺相如、赵奢和李牧所建,也是修建于明万历年间。同样由于年久失修,败落不堪。

  四贤的雕塑虽然有外皮脱落,但还算完好。两边墙上记载的关于四贤的事迹也依稀可见,有的如“完壁归赵”、“将相和”、“负荆请罪”等还配有壁画。

  蔺相如和廉颇这一对杰出的文臣武将,一个胸襟宽阔,一个心怀坦荡,一曲将相和,演绎了千古绝唱。他们的文治武功,也成就了分晋后的三国之一的赵国的一番霸业。

  离四贤词不远,有廉颇和蔺相如的墓葬。不远出还有回车巷,相传是将相和的故事中,蔺相如退避三舍的地方。里边同样有很多的石刻碑文,慧雨和少夫人同样看得十分仔细;秦月和谭五也同样奉陪。

  慧雨说:古城邯郸是成语典故最多的地方,成语典故中即有灿烂的古国文化、丰厚丰腴的文化沉淀,也有边塞的风情。

  比如:邯郸学步:讲的是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到赵国都城邯郸,看邯郸人走路的姿态很美,就跟着学起。结果不但没学好,连自己走路的样子都忘了。

  价值连城:说是一个叫卞和的楚国人,得到一块玉璞,由于没人识货,献给楚厉王被视为欺君之罪,被砍去左脚。楚历王死后,楚武王继位。他又去献给武王,又因欺君罔上被砍去右腿。后来终于被楚文王发现,这是块稀世珍宝。为表彰卞和,此玉命名为“和氏之壁”。后来,这块玉到了赵惠王之手,被秦王看中。谎称要以十五座城池换“和氏之壁”,于是又演绎出了另一个成语典故——完壁归赵。

  纸上谈兵:说的是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,熟读兵法却不切实际。

  长平之战,赵奢已去世,廉颇统军,秦国无法破赵。秦施反間计,派人到赵国散布,“秦军最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。”赵惠**以为真,派赵括替下廉颇。赵括死搬兵法,改变廉颇的作战方案。结果赵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g56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