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737章 浑河之北音书断_乾隆四十八年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办法,嘉庆只得从内府库藏里拨了两百万两白银,让礼部、銮仪卫和内务府共同操办丧葬事宜,又下密旨两江总督和粤海关赶紧筹措一笔银子,出处自然是盐商和十三行。两百万实在不禁花,单是制作丧服和布帐的白布一天就用掉了两万匹。

  按制,皇帝大殓后,梓宫要在乾清宫正大光明殿停放二十天,之后要送到临时奉安处存放。

  那座停灵的宫殿有个别名,叫“殡宫”。殡宫没有统一的地方,顺治、康熙的殡宫在景山寿皇殿,雍正的在雍和宫永佑殿,而乾隆的则选在了景山观德殿。这地方从神武门出来向东,走景山东街,从山左里门进来后右转就到,比寿皇殿少走了不少路。而且乾隆的那位孝贤纯皇后——也就是福康安的姑姑,当年死后就在这里停灵。

  棺柩在殡宫停留的时间没有固定期限,主要是根据陵墓竣工的时间而定,短则数月,长则数年。安葬前还要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,比如要整修京城至遵化的道路、桥梁,沿途搭设供送葬时夜宿的幔城、芦殿。东陵距京城二百多里,通常要走上六七天。如此遥远的路程,巨大的棺柩是不能用车来运,必须要用人抬。抬棺杠夫通常要数千人,共分60班,每班128人。另外,每班还要有4人作候补。

  如此之多的杠夫,当然不可能是职业杠夫。除了首末两班用校尉外,其余全是从京郊各县青壮中挑选来的。安葬前,要把他们集中在德胜门外的空旷地上,进行操练演习,称为“演杠”。演杠的规矩很多,杠夫要用许多纵横十字交叉的木杠,抬着与棺柩重量相同的木板行走;木板中心要放一只盛满水的碗,行进时水不能溅出碗外才算合格。

  此外外藩使臣啊、蒙古的王公啊、新疆的伯克都要组团进京,有了这个空档期,也方便吊唁。

  在另一时空的历史上,乾隆的棺柩在观德殿停放了六个月,然后才送葬并进行奉安大典。

  然而就在朝堂上下正紧锣密鼓的忙活之时,理藩院尚书留保住上了道折子,说这次十八个藩属国恐怕有一半以上都无法进京吊唁大行皇帝。嘉庆顿时就急了,外藩使团都来不齐,这还叫哪门子的天朝?

  不过等他召见留保住后,很快就明白了怎么回事。太特么让人尴尬了!

  琉球就别说了,君臣惟北海镇马首是瞻,南北洋的海贸做的风生水起,说往东绝不往西;李朝前不久刚签了城下之盟,损失惨重,给李祘十个胆儿也不敢再攀附满清。而且北海军正在攻打辽东半岛,通往李朝的道路受阻,使者也过不去;缅甸倒是没什么问题,可如果和琳举旗跟朝廷对着干,朝贡路线就断了。

  再有就是新疆西边的六个藩国,包括了爱乌罕、布哈拉、浩罕、巴达克山、布鲁特和哈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g56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