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)第149章 影评争论_我拍戏不在乎票房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,最后将生的希望留给了李潼南,还善于牺牲。

  中年父母应当也是王甫志心中完美父亲的形象。

  而小男孩、假警察、小夫妻、喜欢安逸的女明星都是本我,对应了愤怒、暴虐、谎言、贪图享乐,满足自身。

  最后是店主赵荣昌,他十分厌恶性工作者,这和厌恶其母亲的王甫志主人格性格类似,所以赵荣昌说代表的是自我,也就是王甫志当下的情况,鸠占鹊巢以及缺钱。

  还有一点很有意思,王甫志很讨厌性工作者,但最后活下去的确是李潼南,并且李潼南也算是所有人格里的好人,虽说她也有偷东西的习惯,由此能看出王甫志心中对于母亲的感情很复杂。

  很难想象一个导演能够拍出如此精彩的精神分析影片。]

  文章被《当代电影》刊登,然后也是同一天内,《电影艺术》刊登了杨巍教授的影评《人性本恶》,也是对同一部电影的评价。

  [电影开始时,在女主李潼南的车上放着一本书《荀子》,一开始没觉得是细节,但看完全部电影后,才明白这本书阐述了,电影主题,荀子说过:好恶、喜怒、哀乐,夫是之谓天情。性之好恶、喜怒、哀乐,谓之情。

  荀子是古代思想性恶论的代表人物之一。

  荀子认为,恶、食色是天性,需要后天教育束缚,仁义是圣人之伪。

  小男孩是王甫志本身主人格,因为儿童时期的经历导致了极度暴力的性格,所以有了多重人格压制住本性的人格,这些人格或许善良,或许凶狠,获悉贪财胆小,但无一例外都是在社会挫折之下形成的人格。

  最好的证据是在一开始,盛梁平说要出门找救护车,但孙南川却拉住盛梁平的衣角不想让其离开,要知道在电影中孙南川是一言不发,很内向,如此怎么可能依赖刚认识的盛梁平?

  很简单盛梁平是最善良正直的人格,所以孙南川不想让盛梁平离开,仔细想想孙南川杀人时,是不是盛梁平都不在。

  我不认为这是巧合,因为楚舜电影中的无用镜头很少,《致命ID》电影更加如此,不是隐喻不会无缘无故特别给了李潼南后座上《荀子》镜头。

  “当我上楼时,碰到一个原本不在那里的人,今天他又不在,我希望,我希望他永远消失。”

  主人格的低语,他希望谁不在?答案显而易见。

  《致命ID》成功是因为剧情反转,但我们能看到更深层的含义是,楚舜对古代学说的深刻研究。]

  杨巍和苏史纪解析的角度完全不同,影评不同本来是没什么,要是完全一样才不对劲。

  看电影各有各的分析,但是偏偏杨巍和苏史纪私下也不和,可以理解为胡适和鲁迅,胡适说孙悟空起源于印度神猴哈努曼,然后鲁迅就说是起源于民间神话无支祁,胡适会怼说无支祁也出自哈努曼,鲁迅说胡说软弱奴性。

  杨巍和苏史纪就《致命ID》争辩起来。

  虽说在生活中,杨巍教授是很安静的一个人,善于聆听,但这影评和学术领域,还是非常强势的。

  说真的因为电影分歧吵起来,也不是没有,但大多都是一个觉得是好电影,一个觉得是差电影,可都认为好,还争斗到面红耳赤,绝对少见。

  像音乐是不能打败人,只能打动人。

  影评也不可能证明对方的就是错的,所以到后面就不知道偏离到什么话题上去了,教授的圈子还真是复杂。

  知道的东西太多,就连骂人都容易跑偏。

  最得益的要数《致命ID》,因为杨苏二人共同唯一同意的观点就是,这部影片,楚舜对于精神分析的隐喻很多,是好电影。

  两人也侧面表明了电影的火爆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g56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